您好,欢迎来到顺海科技!
| 0755-28100016 中文
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产品新闻 元器件百科 技术资讯 知识解答
快速选型

电阻失效后有哪些表现?

时间:2025-07-10 阅读量:21

开云平台网站登录入口在哪 失效后的表现及分析
一、主要失效模式及表现
1. 开路(断线)
电气表现
电阻两端阻值无穷大(万用表显示“OL”),电路不通,可能导致所在电路无法正常工作。
物理表现
电阻膜烧毁或脱落:电阻体表面出现裂纹、烧焦痕迹或膜层缺失。
电极断裂或脱落:端电极(如银层)出现空洞、裂纹或完全断开,露出陶瓷基体。
陶瓷基片断裂:因机械应力或热应力导致基片破裂。
典型案例
案例一:焊接过程中锡吃银现象导致电极局部空洞,长期使用后空洞扩大,最终开路。
案例二:调试过程中焊锡空洞导致端电极与焊盘分离,引发开路。
2. 阻值漂移(超差)
电气表现
阻值偏离标称值(如增大或减小),超出公差范围,影响电路电流或电压分配。
物理表现
电阻膜厚度不均或有疵点:膜层存在缺陷,导致阻值不稳定。
膜层与电极接触不良:接触电阻变化引发阻值跳变。
典型案例
案例三:电阻膜中心部位因过流烧毁,形成熔坑,阻值从10Ω增至500Ω
3. 短路
电气表现
阻值接近零(万用表显示低阻值),可能导致电路过流或元件损坏。
物理表现
银迁移:高湿环境下,银离子从阳极迁移至阴极,形成导电通路(如硫化银晶体)。
电晕放电:高压下电极间发生放电,破坏绝缘层。
典型案例
化工厂环境中,电阻因硫化反应生成硫化银晶体,导致短路。
4. 机械损伤相关失效
电气表现
阻值不稳定或开路,可能伴随间歇性故障。
物理表现
裂纹或断裂:电阻体因机械应力(如焊接、安装不当)产生裂纹。
焊点缺陷:虚焊、冷焊导致接触不良。
二、失效检测方法
1. 外观检查
观察电阻表面是否有烧焦、裂纹、膜层脱落或电极空洞。
检查焊点是否牢固,有无虚焊或焊锡空洞。
2. 电气测试
阻值测量: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,对比标称值及公差范围。
开路/短路测试:万用表显示“OL”为开路,接近零为短路。
在板测试:测量电阻两端电压,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实际阻值。
3. 环境应力测试
温度循环:检测电阻在温度变化下的稳定性。
湿热试验:评估银迁移或硫化风险。
过流/过压测试:验证电阻的耐应力能力。
4. 材料分析
能谱分析(EDS:检测电极或膜层中的异常元素(如硫化银)。
X射线检查:观察电阻内部结构缺陷(如膜层缺损、裂纹)。
三、失效原因分类
1. 过应力失效
过流/过压:电阻膜烧毁,形成熔坑或断线。
浪涌冲击:电位梯度集中导致局部过热。
2. 环境因素失效
硫化:空气中硫元素与银电极反应生成硫化银。
银迁移:高湿环境下银离子迁移导致短路。
氧化:电阻体表面氧化,阻值增大。
3. 工艺缺陷失效
焊接不良:焊锡空洞、虚焊导致电极脱落。
电极耐焊性差:焊接过程中电极层熔融或剥离。
4. 材料老化失效
电阻膜老化:膜层结晶化或结构变化导致阻值漂移。
保护层失效:玻璃釉层破损,失去保护作用。
四、预防与解决方案
1. 设计阶段
选择功率、耐压匹配的电阻型号。
避免电阻在电路中承受超过额定值的应力。
2. 制造阶段
采用表面贴装工艺(SMT),减少手工焊接损伤。
控制焊接温度与时间,防止电极层熔融。
3. 使用阶段
定期检测电阻阻值及物理状态。
在高硫、高湿环境中使用防护涂层或密封封装。
4. 材料改进
使用抗硫化电极材料(如银钯合金)。
优化电阻膜配方,提升耐温与耐应力性能。
通过综合分析失效模式、检测方法及预防措施,可有效诊断并解决开云平台网站登录入口在哪 失效问题,确保电路可靠性。
 
 

Copyright © kaiyun开云全站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5069920号  
Baidu
map